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招生咨询热线:0631-8480508

留学咨询热线:0631-8980643

威海景义外国语学校2019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首页    景义公告    威海景义外国语学校2019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9月以来,学校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1988年建校,原名文登中日友好日语中等专业学校、民办文登外语学校,2014年1月经威海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威海景义外国语学校”,系民办非企业单位。学校具有职业中专、普通中专、非学历高等教育、南开大学远程教育办学资格,并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分级认定,是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位于文登区广州东路,占地76亩,建筑面积1737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29平方米。注册资金1297.1782万元,2018年资产总值3111.35万元。

(二)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学校重视招生工作。一是主动出击,制定计划,周密部署,保证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合力招生。2018年招生226人。

2.校生规模。2018年全日制在校学生748人,男女生比例1:1.6,学生巩固率95%。远程开放教育学员300人。

3.毕业生数。2019年应届毕业生266人,毕业率97%,较2018年略有上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32%,与去年相比上升0.04%。

4.培训规模。2018年内培训人数171人。

表1:学生基本情况对照表

项    目

2018年

2019年

在校生规模

779

748

男女生比例

1:1.6

1:1.6

学生巩固率

94.3%

95%

毕业生数

226

266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97.28%

97.32%

培训规模

369

171

(三)教师队伍

1、生师比。学校按要求配足配齐教师,并建立机制保障教师动态调整需求。现有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2人,生师比17:1。

2、双师型教加强教师梯次培训,建立培养制度、设定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技能大赛、企业顶岗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2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2人,占比52%,并有1名兼职教研员。

3、学历情况。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的95%,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占12%。和2018年相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略有下降。

表2:教师基本情况对照表

项    目

2018年

2019年

师生比

1:18

1:17

“双师型”教师比例

57%

52%

兼职教师比例

12%

12%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98%

95%

(四)设施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2019平方米,教学实训设备总值358.6万元,其中2018年购置教学实训设备价值50万元。2018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48万元。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学校通过晨会、班会课、宣传栏、黑板报、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健康活泼的班团活动,校园文明和谐。

2、文化课合格率。学校重视文化课教学,遵循“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原则,强调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德育教育、综合素养教育融于文化课。学生文化课考试合格率为93%。

3、专业技能合格率。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增加设备投入,完善实训功能,增加学生的实训时间;加强技能鉴定和专业等级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技能鉴定或考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操作、语言应用水平,学生以素质高、技能强、可发展等特点,在顶岗实习及就业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专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为94%,较去年略有上升。

4、体质测评合格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充分利用两操一课一社团,加强群体性体育锻炼、个人体能锻炼、体育竞技比赛。本学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3%,良好率33%。

5、毕业率。我校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从德育、智育、体育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一是要求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二是要求学业合格,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且通过专业技能鉴定,三是体质测评达标2019年毕业97%。

 

表3:2018、2019年学生基本素质情况比较

项目

2018年

2019年

文化课合格率

92%

93%

专业技能合格率

93%

94%

体质测评合格率

92%

93%

(二)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努力构建文明校园,全面推进校园面貌升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健康的校园活动,形成了文明乐学肯于奉献的氛围。

改善基础设施新面貌。本着为新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理念,20197月份,学校对校园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了综合性的完善与维修。建造塑胶操场,同时涉及宿舍等生活环境的翻新与改造。通过一番修整后的校园,越发显得美观、舒适。

培育校园文明新文化。 掘“专业、活动、学习、规范”等班级特色,营造阳光向上的班级氛围,孕育“一班一特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向“职业人”转化。

挖掘现代课堂新内涵。建设“外语外贸+技能(IT)+综合素质”、“技能(IT)+外语外贸+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制定外语+计算机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现代课堂新内涵。

提升奉献社会新形象。常态化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将德育工作融入社会公益。2018年师生志愿服务22300小时,并积极承担国际温泉康养大会、国际门球赛和威海艺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获 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文明校园建设使学校工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2018年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民主测评再创新高:理论学习满意度达97%,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8.1%,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7%,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生活满意度达94.2%,校园安全满意度达100%,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4.3%。

(三)资助情况

1、建立多样助学体系。我校在学生没有享有和公办中职学校学生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但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2018学年,学生享受中职教育免学766177.18万元;助学8617.2万元2018年秋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3人,免学费金额总525020191月学校组织寒冬送温暖关爱贫困学生活动,为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各送500元慰问金。

2、规范资助层级管理。学校根据上级的政策结合学校情况制定了四层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设立校资助领导小组、学生处、系部、班主任四个认定审核层面。申请审核流程:由学生和家长提出申请、班主任通过家访等途径进行认定、系部对材料进行核实、学生处再次进行审核、最终校资助领导小组进行审定。

(四)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潜能、产业及行业需求,建立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做好学生就业的培训、指导及服务工作。学校继续和威东航运、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国际机场、威高集团、迪尚集团、日本软银集团威海分公司、山东创谷的携程网等知名企业保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2018年,与韩都衣舍电商集团、韩国希易维贸易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就业选择。2018年,我校毕业生人数为266人,一次就业率97.32%;就业人数为146人,就业对口率达46.53 %。初次就业起薪为平均3000元/月。其中,毕业生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5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3%;升入国内外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109人,占毕业学生数的41%;其他1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5%。

表4:毕业生情况

项目

2018年

2019年

增减比例

毕业生数/人

252

266

19.2%

就业人数/人

179

146

-22.8%

就业率/%

97.28%

97.32%

0.04%

高考人数/人

18

29

+50%

在高职升学环节,春季高考教育教学团队形成合力,围绕考试大纲、安排落实好高职考的复习迎考工作,与学生一起落实计划。2019年春,毕业生共有29人参加春季高考,全部考取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率100%。其中,本科上线率达30%。

(五)职业发展

1、学习能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体现“外语外贸+技能(IT)+综合素质”“技能(IT)+外语外贸+综合素质”模式。通过课程+活动+竞赛,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商务外语、电子商务(跨境)、服务外包等实用型人才。近年来,我校通过省课题探索变革教学模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岗位适应能力。从低年级起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岗位的理解认识,并根据专业特点规划个人未来发展。课堂教学以知识应用为导向,加大实训课程比例,三年级尽大可能地对口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理论知识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认识,认同并迅速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大部分学生上岗较快,深受企业欢迎。

3、岗位迁移能力。学校办学聚焦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学校一方面通过德育课程和节假日的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留学指导课程、国外高校文化团体互访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认识、提升学生国际化意识和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目前,我校多数毕业生不仅能胜任岗位,还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近半数应届毕业生也会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小部分学生也会选择自主创业。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创建、扶持、突出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按就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实际的专业结构体系。按照打造特色、发展重点的原则推进专业建设,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专业结构调整

A.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形势相适应。 

B.社会需要。专业设置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增大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对相关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人才需求预测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努力减少粗放性和盲目性,增强集约性和科学性。

C.布局优化。专业设置中,把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机结合。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层次、特色和规模相适应。   

D.高效。专业教学改革讲求效益,合理安排和使用资源,有周密的改革规划、方案、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和落实。改革一点,总结一点,推广一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

2、专业体系调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以优势特色专业为主干的专业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A.学校选择一批专业基础较好、特色明显,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并以各级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专业群的建设,从而形成专业建设群体效应。学校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管理的相关措施,先后确定了商务日语、商务韩语、电子商务、3个学校重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专业建设日趋完善。

B.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构建了地位凸显、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域”的专业群。以商务日语专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跨境电商专业群。

C.围绕威海地区产业发展趋向和威海综合保税区的人才发展需要,根据专业结构调整,商务日语、农村综合经济管理等专业与山东创谷、日本软银威海分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定向培养;商务韩语、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与韩都衣舍等企业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培养模式改革 

A.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订科学、规范的各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产业岗位细化新特点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加强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

B.教学模式。探索了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充分体现专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全部开通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职业技能竞赛成果显著,技能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

C.评价模式。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与指导,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的文件精神,坚持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学实施,开设书法、游泳、礼仪等公共课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专业设置。2018年,增设商务韩语(3+2)专业,共开设商务日语、商务韩语(3+2)、商务韩语(中专班)、商务英语、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经济管理专业。

3、师资队伍。我校制定了教师长远培养规划和学年培训计划,教师拟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通过外派学习、校内培养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比赛,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通过暑期全员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公开课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传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威海市中职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三等奖。二是强化师资培养,招聘引进了有企业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2名,壮大了师资队伍;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4、课程建设。根据专业结构变化,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省级课题开发的“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外语教学法被各外语专业广泛采用,“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被信息类专业推广。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使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进行学训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做合一,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一是积极推行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项目小组,设定具体项目和任务,学生在实训中进行项目管理和实施。二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成立项目小组,电商类企业专业人员入校,担任专业课程,亲领学生完成项目训练,实施“订单培养”。三是设立中韩电商协会、香雪海机场免税店、众城钢结构和韩都衣舍等四个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保实训实习质量。四是改革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就职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6、信息化教学。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设施投入,新增80台教学用计算机,提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教师进行音视频剪辑、微课制作等培训,制作音视频、微课及PPT课件等100多课时。二是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等比赛,30余人次参赛。目前,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率达到90%以上。

7、实训基地。年内,先后与威韩和商、威海钢结构、山东创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高标准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2018年下半年引企入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家企业派驻专业员工入校设项带徒,实训设备较为完备,以提高职业能力为重的实训理念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8、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搭建网络平台,完善建设教学资源库。一是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以技术带动教育思想改革,以新型教学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与教法改革。二是根据学科和教育的需要,通过购买、网上资源整合、自制等途径,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包括配套教案、试题、光盘、课件、素材、影音、教育资料等。

9、教材选用根据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专人负责统一征订。德育课、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核心课程通过山东省职教教材信息服务站和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国家规划和省荐教材,使用规范、合理,无盗版、盗印现象发生。对没有国家规划的专业课教材,通过参加北京外研社等教材发布会、国外学校交流,不断更新教材版本,同样通过新华书店等正规途径征订。

10、国际合作。年内,学校与韩国东国大学、国民大学、公州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东大阪大学、和歌山外国语专门学校等10余所合作院校进行交流互访,相继派遣110名学生出国留学;组创威海市跨境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际教育,接收韩国恩惠高中汉语言文化交流研修团2批次60人,接收18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校学习汉语并顺利升入潍坊医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在交流中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文化理念,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力。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教师培养制度》,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年内全国性培训8人次,省级培训13人次,市级培训50人次,校级业务学习1100人次。同时,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年内企业实践教师30人次。

1. 强化组织落实。学校成立名师培养组织机构,由校长等任组长,由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名师的培养,在组织上有了保证。 

2. 优化培养环境。在名师培养中,我们不断优化名师成长的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成功创造有利条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学习、掌握、运用新理念的必要。多次派遣教师去济南、北京、南京等地学习;推荐他们参加市、区教学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参加观摩会、研讨会活动,给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 

 3. 引入竞争机制。学校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每位教师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创造自己的辉煌,校内多次举办公开课评比、专业技能赛等。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个人的成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要力求卓越,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4. 完善激励机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使他们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增强自我激励的内驱力,我们完善了教研活动奖、科研成果奖、教学质量奖、课改贡献奖等奖励机制,这样始终把教师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自我发展。

(四)规范管理情况

1、行政管理。学校设有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管理机构院长室、教务处、学生处、对外交流合作处、总务处、财务科。校级领导4人,均有海外留学、研修经验及20年以上办学从教经历。中层干部队伍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配备齐全,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管理经验。

2、诚信办学。学校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类办学资质齐备。制订有各处室岗位职责制、教师培养制度及业绩考核制度等,坚持严格管理与用心关爱相结合,依法办学、科学治校。

学校制订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等。招生工作严格遵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招生简章每年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未有举报、投诉现象,未有中伤、诋毁他校行为。

教职工聘任与解聘严格执行《劳动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聘任教师均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按国家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部门健全,教务处下设日、韩、英语、服务贸易系。制定有教学管理系列制度,如《教师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教学环节检查和评估细则》等,每日进行课堂教学检查等,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大赛。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入校,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质量评价等方面参与度高。

4、学生管理。实行“规划指导责任制”。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班主任携手家长对学生进行在校三年及毕业后的职业成长规划,平时将规划内容细化到每个学期,努力督导学生按规划成长、发展、努力使每名学生都能成才。日常管理中,采取“亲情化、科学化、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实行“24小时督导制”,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结合到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

5、安全工作。建有岗位安全责任制。自班主任到学生处负责人到校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24小时日督导管理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校园安全。制订重大事故、交通、饮食等各项安全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年内每月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教育讲座7次。学校安装50处电子监控及先进的门禁系统,近10年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6、资产与财务管理。学校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配备有主管会计、出纳会计,均具有会计人员资格证。财务管理严格遵守《会计法》及相关规定并每年进行财务审计。校内建立有《财务公开制度》、《校产管理制度》等制度。依法建账,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真实完整。各种票据规范使用。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清楚、产权明晰。无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行为。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立足“先成人,后成材”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全员、全程育人管理体系,从校长到班主任,从每一堂课到每一次活动,形成纵横联系的管理网络。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同时,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培育具有国际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将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指导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以职业道德课、实训实习为主渠道,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活动育人,每阶段设定德育活动主题,通过国旗下演讲、红歌比赛、演讲比赛活动,寓教于乐,进行爱校爱国爱社会的教育。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趣和爱好,我校开设了跆拳道、手工、美术、吉它等21个社团。4月份组织校园文化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继开展了各专业风采展示、经典传唱、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陶冶情操,也逐步树立了自信心。

(六)党建情况

2019年校党支部接收1名新党员,共计17名党员,年度共开展党支部学习、活动共40余次。学校党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区教文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组织好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系列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的作用,广泛采取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威海考察时的重点指示,组织党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整合资源,机制创新。为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优势互补,积极创建集团化办学模式。2018年,我校作为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理事单位,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2、企业驻校,校企一体。至2018年12月,韩都衣舍、众城钢结构等三家企业驻校办公。学校还与山东创谷等客户信息服务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深度合作。企业驻校,充分了发挥行业、企业综合优势,有效利用了企业专家的资源,建立“校中企业”,实现了产、学、训多位一体。2019年5月,学校举办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说明会,其中校企合作专场说明会有24家省市知名企业到校进行企业用人说明,并签订合作协议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

(二)学生实习情况

1、优质企业,对口实习。校始终坚持把学生安排到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习。2018-2019学年,在校内实习方面,学校的电子商务共15人参加;在校外顶岗实习方面107人参加,其中商务日语专37人,商务韩语专业32人,商务英语专业16人,计算机类专业22人,其余学生均参加国内升学及出国深造。实习时间20181220196月,共7个月。

2、规范管理,保障实习。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学校与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三方权利义务,规范实习,企业为学生缴纳工伤保险。实习过程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及有效性。实习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考评的一项具体内容。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发挥资源优势,为省内及本地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训搭建优质平台。2018年度,语言短期培训60人;年内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学员171人。

(二)社会服务

学校系山东省、威海市两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齐鲁电子商务大讲堂教师输送单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培训学院文登培训站。2018年,学校“海创空间”多次面向社会组织沙龙活动,推广电商创业经验。学校被威海市商务局认定为“2018年威海市服务贸易人才培训服务平台”。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学校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得学杂费均用于支付学校工作的日常运转,结余全部用于教学设备设施再投资。

(二)政策措施

学校接受文登区教育局的督导,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土地、税收、在校生免除学费等优惠政策,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教师在进修培训、评先选优、课题申请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

七、特色创新

(一)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学校逐步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机制,按照“学生→学徒→实习员工→正式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引企入校,专家授课,不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二)拓宽国外留学升学路径

2019年,学校与韩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58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为在校生、毕业生海外留学、升学提供全方位的留学申请指导、院校选择等专业服务,安全高效。每年应届毕业生中,商务日语、商务韩语专50%、其他专10%均选择出国留学、升学深造。

(三)成立职教外语联盟,推动全市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

学校组织成立威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外语类专业教学联盟,作为理事长单位,秉承联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宗旨,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在外语类专业建设中的师资队伍、教材改革、产教融合、联办等各个方面相互合作,每年开展不同主题论坛活动,使各单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起与威海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执教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政策扶持

学校办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但仍面临一些政策性问题,如不能与公办职业学校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不能享受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教师在编制、工资、职称、评奖、培训、参赛以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缺少相关政策,民办学校教师缺少利益保障,师资不稳定,流动性大。

建议国家和政府出台土地等优惠政策,出台学校配套基础设施补贴及优惠等扶持政策,民办学校也应当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权利的生均经费等政府财政的拨款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师资进行政策和实质性扶持,带动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保障民办学校和教师合法权益。

(二)争创省级特色中职学校

威海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战略,职业教育为之培养相应技能型、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发展需要更为主动地对接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

1、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多元化、国际化办学策略,打造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教育集团,做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信赖的教育品牌,争创山东省特色中职学校。

2、合作打造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计划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语言综合模拟实训室、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建成后,同时可作为文登区乃至威海市外向型实用人才培养所共享的基地,有助于为威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培养更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有助于坐落于大水泊镇的综合保税区建成后所需国际化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 

 

2019年12月26日 18:51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0631-848050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